第287章 斑驳景 一_红楼沉浸式围观
笔趣阁 > 红楼沉浸式围观 > 第287章 斑驳景 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87章 斑驳景 一

  就有年轻的门子心浮气躁,对着老人家摆了摆手“这里没你找的人,去别的地方打听打听吧。”

  这老婆子笑着说“没找错地方,有我要找的人,这里就是荣国府,我要找的就是我们家姑奶奶,是这里的琏二奶奶。”

  门子们上下看看她,心想,有王家的穷亲戚上门打秋风了

  就说“你到那角门,我们这里是正门,一般不给人进的,角门那里才是出入的地方。我们往里面儿给你说一声,能不能进就看你的造化了。”

  “谢谢大爷,谢谢大爷们诶。”

  老人家叫着小孙子,回头抓着口袋,使劲一抡,把口袋甩在肩膀上扛着往角门去了。走了几步回头说“大爷们,你们跟二奶奶屋里的平姑娘说一声,她是认得我的。”

  门子们看着一个老妇扛起一大袋子东西,已经目瞪口呆了。听她说认识平儿,就觉得八成真的是王家的穷亲戚,忍不住啧啧几声,大家私下议论王家如今也没落了。

  然后一个上了年纪的就赶快打发一个小子追上这个老人家。

  这个门子就上去帮着扛东西,还问“你老人家姓甚名谁,我们就是往里面给你通传一声也要知道你是谁呀”

  老人家不让他扛着,自己说“我扛得动,你身上的衣裳贵重,别再给你弄坏了。你就跟平姑娘说我是刘姥姥,住在城外的,前几年冬天来打过秋风的。今年我们家日子过的好,地里面种的东西大丰收,就捡着那上好的带了些来孝敬给我们姑奶奶,也是我们一番穷心,多谢当年姑奶奶救济。”

  门子点点头,心里想着往日只见打秋风的还没见有回头谢的呢。于是就两手托着点儿口袋,把刘姥姥领到了角门口。

  “你老人家就在这里等着吧。若是要见,待会儿就有丫鬟出来领你。”

  “谢谢小哥,你忙你忙。”

  门子跑回去了,刘姥姥看看天上的太阳,如今虽然已经入秋了,但是天气还非常热,正午太阳照在头上,正是秋老虎肆虐的季节,她用袖子抹了抹额头和脖子里的汗,便把小孙子拉到跟前,在他身上拍了拍,把衣服上的尘土拍下去,又用袖子给小孩子抹了抹汗。

  “姥姥,我渴。”

  “先忍忍,待会儿就有水喝了。”

  他们祖孙在门口这里蹲着,就见几个穿绸缎的男人来到跟前,看她是个老妇人,身边带着个口袋,也没管。

  后面像是一个跟差模样的人上去拍了拍角门,随后里面漏出来了一个人的脑袋。

  这个人问“你们是干嘛的”

  拍门的说“我们是远道而来,要见你们二老爷身边的詹老爷。”

  门内的人说“你们和詹先生认识吗”

  拍门的说“我们是他的远方亲戚。”

  门内的人纳闷“怎么最近这些相公们的亲戚突然多了起来。”虽然纳闷,还是说了一句“等着。”

  啪的关上门了。

  两拨人都在门前等着,刘姥姥的孙子板儿就说“姥姥我渴。”小孩子说着还看向穿绸缎的人,这些人有的带了水囊。

  刘姥姥看了看这些人,就哄着说“,忍忍,等会有水喝了。”

  板儿不说话,眼巴巴的看着人家的水囊。

  这些人看了板儿一眼,再看看穿着破旧的刘姥姥,刘姥姥上了年纪,花白了头发,满脸的皱纹,一双粗糙的大手,看着就不是那出身家境殷实的人家,冷哼了一声。

  这其中的不屑不言而喻。

  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刘姥姥是经历过的,就不放在心上,小孩子也知道人家翻白眼了,于是往姥姥怀里躲了躲。

  但是小孩子真的很渴,喉部吞咽了好几口。

  刘姥姥心疼孩子,赶快解开口袋,拿了一只青瓜,让孩子吃点解解渴。

  这时候她正在扎口袋,角门再次被打开,里面出来一个迈着八字步,留着八字胡,趾高气昂的男人。

  这些穿着绫罗绸缎的“远房亲戚”瞬间骨头软了,弯下腰去“是詹老爷吗我们老爷让我们来见您,请借一步说话。”

  这位詹老爷拿腔作势“不知是哪儿的客人我还要进去陪二老爷读书呢,有话麻利的说了。”

  这些穿绸缎的就看了看刘姥姥,意思不言而喻,有外人在,有些话不好说。

  詹老爷掀开眼皮看了看刘姥姥“哪儿来的贫婆子,知道这是哪儿吗不是你歇脚的地方,麻利的赶紧走。”

  刘姥姥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人,听他说陪着二老爷读书,就觉得是个有脸的管事,还没张嘴,就看到这群穿绸缎的来赶人“滚滚滚,这是什么地方没看到吗”

  板儿吓的哇一声哭出来了。

  就在这时候门再次被打开,刚才的门子出来,带着王熙凤的书童彩明和两个穿金戴银的青年仆妇。

  清客詹老爷也知道这是内院的管事媳妇,都是管家奶奶的心腹,立即陪着笑让开。这些穿着富贵的来客们看着这些打扮的比一些地方官府里的贵妇还华丽的女人,顿时收起来骄横,也闭了嘴站在一边。

  这两个女人都是穿金戴银,其中一个对着他们看了一眼,没搭理一脸讨好的詹老爷,看向站在一边的刘姥姥。

  彩明跟她们说“两位嫂子,这就是刘姥姥了。”

  两个女人立即福身见礼,刘姥姥是穷亲戚,但也挂了亲戚的名头,在人前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

  其中一个说“姥姥不认识我,我是奶奶的陪房,我男人是来兴儿,上次您来的时候,咱们打过照面,您和奶奶说话呢,我就没上前拜见,您恕罪。”

  刘姥姥搂着小孙子,笑着说“客气了,实在是太客气了。”

  彩明指着另外一位说“这是赵嫂子,她家的男人跟着二爷出门办事,是二奶的奶兄弟。”

  这位赵嫂子再次福身见礼,嘴里说着“奶奶在伺候老太太呢,听说您来了,让我们先来接您,让我们跟您说一声,没能亲自接待,请您恕罪吧。”

  这是给足了脸面了,刘姥姥就说“怪我不挑时候来了,我也没什么事儿,就是地里打的庄稼今年看着好,又听说春上姑奶奶生了哥儿,我那时候想来贺喜,庄稼正是青黄不接,就没来,现在腾出手来了,就想着来看看姑奶奶。”

  两个有体面的媳妇就立即把她往里面让,又找人抬了她带来的口袋。

  一群人就这样请刘姥姥进去了。

  徒留门口一群穿衣打扮的富贵客站在门口。

  这位詹老爷干笑两声“皇帝还有两们穷亲戚呢,这是我们家二奶奶的娘家人,王家王家的人啊,哈哈哈”

  大家都跟着笑起来。

  门子看他们一群人笑的高兴,就很不理解人家穷人能进门,这群富人进不了门,心里疯狂想进门,反而还要嘲笑那些能进门的。

  怪拧巴的一群人。

  顿时把门关上了。

  两个媳妇带着刘姥姥进了垂花门。

  进了垂花门就等于进了后院,刘姥姥带的东西交给了几个力气壮的婆子,一口气抬到了王熙凤的院子里,平儿就出了堂屋接着刘姥姥往正堂去了,东西也被抬了进去。

  平儿让刘姥姥在榻上坐了,就说“劳烦您等等,我们奶奶过一会就回来。”

  刘姥姥就对着平儿讨好地笑笑“不碍事,不碍事。我们就是来看看姑奶奶,这是地里面打的新庄稼,都是捡那些顶好的送来的”

  这个时候那些半人高的小丫头端着托盘进来,上面有两盏茶。板儿立即嚷嚷着要喝水,小丫头刚把托盘放下,板儿就扑上去要拿水杯,刘姥姥只好在孩子的背上拍了两下,嘴里骂着“没规矩,出门的时候怎么说的,喝慢点让平姑娘笑话了。”

  平儿看孩子喝的很猛,就知道这天气一路过来没喝过水呢,就说“天气太热,一会没喝就渴,没事儿让孩子喝吧,不够再让他们端。”

  刘姥姥笑笑,看着板儿喝了水,把杯子放在了桌子上。

  平儿心里猜着还是来打秋风的,就问“这也有段时日没见了。姥姥最近可好家里还好姥姥来一趟也是惦记我们。快种地庄稼了吧,我们年轻,也不知道种田这事儿有什么我们能搭把手的”在“搭把手”上咬了重音。

  刘姥姥立即说“都好都好,家里都好,就是惦记着姑奶奶和平姑娘,春上听说王家出事儿了,我心里就惦记姑奶奶,想来看看,但是春上正是浇地的时候,我们家那几亩薄田也要浇水,都说春雨贵如油,春天的水也贵得很,村里面儿因为这个都能打出血来。

  后来听说奶奶生了哥儿,我也是想来,也是因为田里的事儿走不开。拖到了如今,我说不能再拖了,趁着收了庄稼还有些日子才能秋种,就来看看姑奶奶,碰上这样的大事,不知道姑奶奶怎么难受呢。我们都好,没什么作难的,将来有为难的再来求姑奶奶和平姑娘。”

  平儿没听见她说日子艰难,看她也不想是要打秋风的样子,就信了几分。

  这时候厢房里传来哭声,平儿就知道荂哥儿醒了,跟身边的人说“把哥儿抱出来让刘姥姥看看。”

  丫鬟出去传话,刘姥姥高兴的把手放在衣服上搓了两下,对着平儿笑了起来。

  一转眼乳母抱着孩子进来了,平儿接过来“姥姥看看,这是我们哥儿。”

  刘姥姥立即站起来,他身后的板儿也站在了榻上,伸着脖子要看小孩子。

  刘姥姥接着抱在怀里,慢悠悠的晃着,跟平儿说“我瞧着哥儿长的眉清目秀,是个状元苗子。”

  平儿笑着说“借您吉言了。”

  这时候荂哥儿哭闹起来,平儿立即说“这是刚睡醒,还没喂奶呢。姥姥给我吧,我让人抱下去喂奶。”

  刘姥姥把孩子还给平儿,看平儿又抱给了乳母,就说“我算着日子,哥儿半岁了吧。”

  平儿点点头“有了。”

  刘姥姥想了想就说“在我们乡下,四个月就能喂点菜汤糊糊了,城里的哥儿养的仔细,虽然不用这么早的喂,但是半岁也该吃点儿糊糊了。”

  平儿就说“有,肉汤米糊,吃的不多,一天也就一两勺。”

  刘姥姥立即想起自己带的那一口袋东西“正好我带了一些刚摘的瓜果,都是最新鲜的,要是哥儿愿意吃就吃一两口,也算是我的心意尽到了。”

  说着就去解开袋子,屋子里的人帮着搬起来,里面有不少的青枣,凡是在屋子里面的刘姥姥一人分给了人家一把。这时候老太太屋子里的琥珀进来了,看到一个老妇在分果子,就说“哎呀我来的正巧,见了面也该有我的吧。”

  刘姥姥看见又进来一个人,笑呵呵地从口袋里又抓了一把青枣塞给了琥珀,就说“一点儿不值钱的东西,胜在新鲜,姑娘要是愿意吃,就吃一两个。”

  琥珀蹲下谢了刘姥姥,问到“您是城外的亲戚刘姥姥吧。刚才他们报到老太太跟前,我们奶奶走不开。我们老太太说好久没老亲戚登门了,让我请您过去奉茶。”

  刘姥姥赶快摇了摇头“不去了,不去了。眼看就下午了,我们要赶快走,就怕出不了城,到时候晚上无处可去那才是打了饥荒了。好姑娘,您跟老太太说一声,就说这次不去拜见老寿星了,等我们下次来早了一准儿去给老太太请安。”

  平儿立即拉着她“不碍事,今儿走不了在我们家住下。”

  正说着王熙凤回来了,她还没进门就笑着问“姥姥走了吗”

  门口的媳妇打起帘子,王熙凤满面春风的进来,看到刘姥姥,上前拉着手“姥姥来了,快请坐,请坐。好些日子不见了,您看着还硬朗。”

  说着推着刘姥姥坐回去,看到板儿就说“呦,板儿长高了很多。”

  刘姥姥笑着说“就是光长个子不长心眼。”

  王熙凤用手帕捂着嘴哈哈笑起来,笑的时候看了一眼平儿,平儿摇摇头。

  王熙凤就心里呐罕,这真不是来打秋风的

  王熙凤这个时候看到地上口袋里的瓜果蔬菜,就说“难为姥姥这么远给我们捎带来,这些日子正想吃点儿顺口的呢,没想到心里面刚想,姥姥就送来了,可见咱们是有缘分的,平儿赶快带到厨房,咱们今天晚上就吃这个了。”

  平儿让屋子里的媳妇抬出去,又拉着琥珀出去了。

  屋子里只剩下王熙凤丰儿刘姥姥和板儿。

  王熙凤收敛了笑容“姥姥最近可好,我听说城外夏天缺水缺的严重,很多地方都干旱了,姥姥村子里怎么样”

  “还好,前几年朝廷里让小贾大人,对了,这小贾大人还是你们家的是吧让小贾大人带人疏通河道,地里面能浇地,就是人吃的水少了些,也不碍事,往年一个夏天浇地三四遍,今年只浇了两遍,中间下了两场雨,秋里就是大丰收。

  他们都说旱了是因为大河里面没水了,大河里面的水都往地里面引了,河底都露出来了,因为这个才说今年要大旱。”

  “地里面是有收成的”

  “有,没有收成哪里有这样新鲜的瓜果孝敬姑奶奶。”

  王熙凤笑起来,要是因为大旱没吃的上门,估计就是打秋风,有吃的或许就是其他的意思了。

  刘姥姥这个时候站起来“我来这儿是为了见姑奶奶,春上的时候,王家的事儿我也听说了,我们这些穷亲戚,羞手羞脚的不敢登门,这几年才没来,怕姑奶奶看见我们嫌弃。我听说了王家的事儿,又听说姑奶奶产子艰难,我一直惦记着来,一直想着却走不开,如今见姑奶奶好好的,我也放心了。时间不早了,这该走了,怕晚了出不了城去。”

  王熙凤心里感动,脸上笑容立即真诚了不少,上前拉着刘姥姥的手“姥姥既然来走亲戚,怎么见了面就走,也该留下来吃顿饭才是。我们家老太太也听说了姥姥来,让我请你过去呢。”

  “不去了不去了,我羞手羞脚的”

  “您放心,我们家老太太最慈和了。见了老太太,有您的好处。”

  说着拉着刘姥姥出们,丰儿上前把板儿抱下来,这时候刘姥姥已经被拉到院子里了。

  刘姥姥被拉到老太太的屋子里,一眼看去,屋子里每个人的头上都闪耀着宝光,闻着这里的香味,踩着松软的地毯,就觉得自己仿佛是站在云上。

  这里一屋子的贵妇,都齐聚在老太太跟前。

  刘姥姥被王熙凤拉着转过大插屏就对着正中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跪下去,立即说“请老寿星安。”

  老太太立即说“凤丫头快搀起来。”

  李纨和王熙凤立即搀扶起刘姥姥,有丫鬟送凳子过来请刘姥姥坐下。

  老太太笑容满面,说“我老了,糊涂了,就怕和老亲戚们说话失了礼数让人笑话,也没请过老亲戚登门,今日老亲家既然来了,就先住几日。”

  刘姥姥立即站起来“不妥不妥”

  老太太就说“没事儿,你带着小孙儿在我们家这几日别担心家里,我派人跟家里说一声。”

  刘姥姥看事情成这样了,就笑着坐下“我厚着脸皮领老太太的好意了。”

  老太太笑着说“尽管住着,老亲家住着我就高兴。外面都说我们家眼睛长在头上,这是误会了,我们也想和亲戚来往,只是担心亲戚不来。”转头看看周围,问丫鬟“萱姐儿呢,让她来带着弟弟玩儿。”

  老太太刚说完,屏风后面转出个半大丫头,长的唇红齿白眉清目秀,一路路过众人,来到刘姥姥跟前福身一礼,来牵板儿的手,“走啊板儿弟弟,我带你吃点心去。”

  板儿起初羞涩,躲在刘姥姥身后,刘姥姥就说“跟着姐儿玩去吧。”

  蘑菇又去牵手,小孩子羞的抬不起头来,跟着出去玩儿了。

  刘姥姥就夸蘑菇“老太太,我看着这姐儿好福气呢,长了一副有福的相貌。特别是那眉眼,眉毛长且浓,是长寿富贵之相,眉毛末端挑起又平顺,脾气耿直没大坎坷,这辈子没多少作难的事儿。我看她眼睛又大又圆,眼白少,也是富贵福禄的相貌。”

  大家知道这是村里老妇奉承之语,然而邢夫人很开心,只要夸她孙女,比夸她还让她高兴“没想到刘姥姥还会看相。”

  刘姥姥就笑着说“我们那里有家尼姑庵,庵里的老尼姑有些本事,和她们聊天就学了一些。”

  然后说着村里的志怪故事,把一屋子的太太奶奶们哄的一愣一愣的。

  晚上一群人陪着老太太吃了饭,王熙凤带着刘姥姥下去安排住宿。薛姨妈就笑着说“还是老太太怜老惜贫,让她也见到了真佛。我瞧着老太太同这位老人家说的高兴,过几日打发她家去,只怕还有赏赐。”

  老太太是人精,只是微微一笑。留下刘姥姥的目的很多,但是最直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老太太想给王熙凤撑场面。

  王夫人看看薛姨妈,再看看老太太,心里又是另外一种心情。

  等了一会王熙凤回来,老太太问“安置下了”

  “安置好了。明日老太太有什么安排,我让他们提前准备。”

  老太太说“在园子里找个开阔的地方,我想着请刘姥姥一起坐一坐,园子里的花开的好,看着心情也好,我们俩个老婆子一起说说话。”

  薛姨妈就说“想来他们村里人家见不到园子里这样好的景致,去年建造的园子,贵府的也是拔尖的,不如到时候带着刘姥姥一起看一看。也让她回去和左邻右舍有的说,怎么也是来城里找了一回亲戚,是不是凤丫头”

  王熙凤看着老太太的脸色,就说“也是这个理儿。”

  老太太无可无不可。

  打了一会牌,老太太就想休息,跟大家说“散了吧。”

  邢夫人带着云芳李纨去给老太太铺床叠被,王夫人和王熙凤在一边帮忙。

  等收拾好了,大家散了。

  李纨要回园子里,邢夫人和云芳要从园子里走回东院,三个人一路从后门出去了。王夫人和薛姨妈王熙凤从前门离开,薛姨妈的路远,稍微客气了两句就直接走了。

  王夫人和王熙凤共走了一段路,就说“今日刘姥姥我看着也太谄媚了些。毕竟是王家的亲戚,看着人心里酸楚,这样吧,你下次跟她说明白,再别来了。回头我给她一百两银子,也不要让她各处求亲告友,年纪一把了,实在是让人看着不落忍。”

  王熙凤应了一声。

  王熙凤刚回到院子里,贾琏已经回来了,抱着儿子正在逗,看人回来,就问“今儿来客了”

  “嗯,刘姥姥,以前王家连宗的人家,本没有什么血缘,好在她惦记我,自从我娘家出事儿,哪里还有人来看我。”

  贾琏抬头看了一下王熙凤,待要说话,就听见院子里玻璃的声音,没一会丰儿进来“奶奶,老太太叫您呢。”

  王熙凤赶快收拾了一下去老太太的院子里了。

  老太太没睡,坐在床上,看王熙凤进来,就指了指床边“坐,我心里有事儿,睡不着。”

  “有什么事儿”

  “你有没感觉到薛家这些日子尾巴翘起来了”

  “啊”

  “薛姨妈太得意了些。什么事儿让他们这么得意”

  王熙凤稍微一想就能明白,是薛姨妈赚钱了,所以春风得意起来,在老太太跟前忘形了。

  老太太说“刘姥姥一个村妇,没见过大场面,但是咱们家的园子如何富贵逼人也没必要在她面前显摆,人家说夏虫不可语冰,刘姥姥到了眼下这一把年纪了,往后很难和这些豪门大户有牵扯,没必要向人家抖落这份富贵。

  再说了,有富贵何必向他们这些百姓炫耀简直是媚眼抛给瞎子瞧。就是暴发新荣之家也做不出这种事儿来。”

  王熙凤立即说“估计可能是他们和夏家的婚事有进展了,眼看能吃下夏家的产业,我想着忍不住得意起来了”

  老太太也只能接受这个说法,她没其他的消息来源。

  就很嫌弃薛家“看看这上不得台面的作法我没说娶妻必须娶那些高门大户家的姑娘。你看看东府,娶媳妇门第不高,可见咱们家不是那种非要和大户人家结亲的门户。我却看不上薛家母女的做派,没脸没皮也就算了,这种看人下菜的事儿令人不齿。我要是活着,断断不肯让薛家女进咱们家的门。”

  说完躺回去,跟王熙凤说“别跟薛家来往频繁,正经富足的人家不在乎外物。”

  王熙凤应了一声“是”,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d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d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